生活週邊染料植物的發現與應用
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
技術組 黃淑真前言
古代文獻記載染料植物最早可溯至周朝。在周代〝染人〞又稱〝染草之官〞就是管理染色的職官;後歷代王朝更設有專門管理染色的機構,在秦代設〝染色司〞;唐宋設有〝染院〞;明清則設有〝藍靛所〞。這些官方的染色管理機構,當時所用的染料、顏料即全是萃取自大自然的礦物與植物染料。我國古代將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稱為五色,再將五原色混合後可以得到間色。
利用自然界之花、草、樹木、莖、葉、果實、種子
…..等進行之植物染色相關研究與創作,在今日事事講求環保,回歸自然的聲浪中,有逐漸受到重視之趨勢。雖說,大部份的人們對於何謂「染料植物」「植物染色」?尚抱持著一知半解、充滿疑問的態度,然而,崇尚喜愛此道者卻也不乏其人。生活週邊常見染料植物
本省早期染色原料均採用天然染料如:如泥染(藍色)、姜黃(黃色)、檳榔果實(赤褐色)、薯榔(赤褐色)、蘇木(深紅)、栲皮(深褐色)、芭蕉汁(深褐色)、絲瓜葉(草綠色)、桑實(紫色)、梔子實(黃色)---等,大部分為熱帶特有之植物染料。《台灣省通志稿卷六》
(一)檳榔(Areca catechu)【採集地點:南投中寮】
(二)薯榔(Dioscorea rhipogonioides)【採集地點:南部山區】
(三)福木(Garcinia subelliptica)【採集地點:草屯本所】
(四)相思樹(Acacia confusa)【採集地點:南投中寮】
(五)荔枝(Litchi chinensis sonn)【採集地點:南投中寮】
(六)蓮(Nelumbo nucifera)【採集地點:台南縣白河】
(七)加拿大蓬(Erigeron canadensis)【採集地點:南投中寮】
(八)洋蔥皮(AllIum cepa L.)【採集地點:台南麻豆】
(九)九芎(Lagerstroemia subcostata)【採集地點:南投中寮】
(十)臙脂(Bixa orellana)【採集地點:台中市】
染料植物色系介紹
(一)古代常用染料植物
紅花 |
紅 |
花 |
草本,高四、五尺,花紅黃色,筒狀花冠,葉互生,又名紅藍花,見於《本草》。 |
茜草 |
紅 |
根 |
多年生蔓草,淡綠色小合瓣花,莖方形中空,每莖一節,輪生四葉,葉長卵形,果可食。 |
蘇木 |
紅 |
心材 |
常綠喬木,高五丈許,花黃色,羽狀複葉。李時珍:“海島有蘇枋國,其地產此木,故名”。因此蘇木又稱蘇枋。 |
紫草 |
紫 |
根 |
多年生草本,高二尺餘,白色小花,葉互生,長卵形,見於《本草》。 |
黃櫨 |
黃 |
落葉喬木,陳藏器:“黃櫨生商洛山谷,蜀、川界有之,葉圓木黃,可染黃色”。 |
|
黃檗 |
黃 |
內皮 |
落葉喬木,高三、四丈,黃色小花,葉為對生羽狀複葉,見於《本草》。 |
黃梔子 |
黃 |
果 |
常綠灌木,高六、七尺,白花,葉橢圓,果實長橢圓形,又有木丹、越桃等名稱。 |
槐 |
黃 |
花芽 |
落葉喬木,高二、三 ’丈,白色蝶形花,羽狀複葉。 |
馬藍 |
藍 |
莖、葉 |
又名木藍、槐藍、莖高二、三尺,葉對生,橢圓形,綠色花。 |
菘藍 |
藍 |
葉 |
又名大青。草本,高二、三次,花黃,十字形,業倒卵形。 |
蓼藍 |
藍 |
葉 |
草本,紅色五瓣小花,葉卵形。據《本草綱目》謂藍有五種:蓼藍、菘藍、馬藍、吳藍、木藍,都可製染料。 |
胡桃 |
紺黑 |
樹皮、實皮 |
一名核桃,落葉喬木,羽狀複葉,花蒼黃色,果實如青桃狀,核仁供食用,樹皮及果實皮漚爛後可充染料。 |
櫟 |
紺黑 |
皮、實 |
落葉喬木,樹皮粗厚,色灰褐,葉披針形,花黃褐色,結球狀堅果,可食。《本草綱紀》謂樹皮可鞣獸皮或供染料。 |
(表摘錄至中國染織史─吳淑生•田自秉)
(二)近代生活週邊常用染料植物
色系 |
植物名 |
原產地 |
本省分佈 |
使用部分 |
茶 |
薯榔 |
中國 |
本省中、低海拔山野間 |
塊莖 |
褐 |
荔枝 |
中、南部為主要產地 |
枝、幹、葉 |
|
色 |
芒果 |
印度、馬來西亞、緬甸 |
全省各地普遍種植 |
樹皮及葉 |
黃 |
姜黃 |
印度、中國華中、華南 |
本省中、南部 |
地下莖 |
色 |
黃梔子 |
中國、日本 |
本省中、低海拔及闊葉林內 |
果實 |
福木 |
菲律賓 |
本省各地普遍可見 |
樹皮 |
|
系 |
洋蔥 |
中亞、西亞 |
中、南部平地 |
外側鱗片 |
楊梅 |
中國、日本 |
本省全島山麓 |
樹皮 |
|
茵陳蒿 |
北美 |
本省各地路旁荒地 |
心材 |
|
紅
|
檳榔 |
馬來西亞、波里尼西亞 |
本省各地普遍可見 |
果實 |
色 |
相思樹 |
菲律賓 |
全省低海拔山地、丘陵地 |
樹皮、樹幹 |
系 |
龍眼樹 |
中國廣東、福建、長江以南各省 |
台灣中、南部及東部丘陵地及平地村落 |
枝、幹 |
鳳凰木 |
馬達加斯加 |
全省均有、中南部多 |
樹皮 |
|
藍 色 |
山藍 |
本省中、北部低海拔及闊葉林內 |
葉 |
|
系 |
龍船花 |
全省低海拔山野 |
果實 |
染料植物的萃取與染色
(一)熱染萃取染液及染色步驟:
被染物:染材為 1:1或1:2或1:3
先秤被染物重量(被染物重量需先經過精練處理)
將秤取過的染材放置入清水中清洗掉表面灰塵或不純物
分三次萃取染液
將洗淨後的染材放入清水中浸泡10-15分(水量為被染物總重量之40倍÷3)
將4.移往爐火上開始第一次的染液萃取
染液萃取時間為中火煮20分至水沸後續持溫15分鐘
以相同方法進行第二.三次之染液萃取
將第一.二..三次萃取所得染液混合為總浴量
待染液降溫1-2小時至常溫時即可開始進行染色
被染物放入染液中浸泡10-15分後開始加熱升溫
染色時間為中火煮20分至水沸後持溫續染20分鐘(溫度為90-95℃)
關閉熱源待其自動降溫至常溫
取出被染物充分清洗、晾曬、完成
(二)薯榔冷染之萃取染液及染色步驟:
萃取所得染液能將被染物完全覆蓋為準薯榔冷染(地下塊莖)染材量以
採掘染材
挑選色素呈深濃紅色染材為佳,以刀具略刮去表面
即可知清洗染材,將表面附著泥污及雜物以菜瓜布刷洗去除
萃取染液,因
薯榔染材較其他薯類堅硬,萃取其汁液較不易,可用菜萷或刀子先將之切細,再以果汁機加少許水磨碎被染物放入薯榔染液中揉搓,使其入色。染色時需反復搓揉浸泡至少三小時以上
水洗,充份洗去沾附在被染物上之殘渣
陰乾完成
植物染的應用與作品介紹
絞染法
木板夾染法
縫染法
併布技法
車縫法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